土壤異位熱脫附設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以下是對這些因素的詳細分析:
一、土壤特性
1.土壤質地:土壤質地一般劃分為沙土、壤土、粘土。沙土土質疏松,對液體物質的吸附力及保水能力弱,受熱易均勻,故易于熱脫附。粘土顆粒細,性質與沙土相反,不易熱脫附。
2.水分含量:水分受熱揮發(fā)會消耗大量的熱量。土壤含水率在5%~35%間,所需熱量約在117~286kcal/kg。為保證熱脫附的效能,進料土壤的含水率宜低于25%。
3.土壤粒徑分布:如果超過50%的土壤粒徑小于200目,細顆粒土壤可能會隨氣流排出,導致氣體處理系統(tǒng)超載。因此,最大土壤粒徑不應超過5cm。
二、污染物特性
1.污染物濃度:有機污染物濃度高會增加土壤熱值,可能會導致高溫,損害熱脫附設備,甚至發(fā)生燃燒、爆炸。因此,排氣中有機物濃度要低于爆炸下限25%。有機物含量高于1%~3%的土壤不適用于直接熱脫附系統(tǒng),可采用間接熱脫附處理。
2.沸點范圍:直接熱脫附處理土壤的溫度范圍為150~650℃,間接熱脫附處理土壤溫度為120~530℃。常見污染物沸點理論上脫附溫度高于污染物沸點,即可達到脫附目的。但實際中,受到換熱效率及接觸均勻性的影響,脫附溫度要高于沸點,而且停留時間和脫附溫度具有關聯(lián)性。
3.污染物種類:異位熱脫技術主要是針對土壤中的揮發(fā)及半揮發(fā)性有機污染物(如石油烴、農(nóng)藥、多環(huán)芳烴、多氯聯(lián)苯)和汞化合物的去除,而不適用于含有無機污染物(汞除外)、腐蝕性有機物以及活性氧化劑和還原劑含量較高的土壤。另外,多氯聯(lián)苯及其它含氯化合物在受到低溫熱破壞時或者高溫熱破壞后低溫過程易生產(chǎn)二噁英。
1.處理規(guī)模:異位熱脫附技術的處理周期和處置費用都會受到處理規(guī)模的影響。處理規(guī)模越大,所需時間可能越長,但單位處理成本可能會降低。
2.設備類型:直接熱脫附設備和間接熱脫附設備的處理能力有所不同。一般單臺處理設備的能力在3200噸/小時之間,直接熱脫附設備的處理能力較大,一般20160噸/小時;間接熱脫附的處理能力相對較小,一般320噸/小時。
四、運行與維護
1.運行參數(shù):在熱脫附過程中,需要調節(jié)合適的運行參數(shù)(如脫附溫度、停留時間等),以確保污染物與土壤的有效分離。
2.設備維護:設備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運行對于熱脫附效果至關重要。因此,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以確保其正常運行。
土壤異位熱脫附設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會受到土壤特性、污染物特性、設備處理能力以及運行與維護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優(yōu)化熱脫附效果并降低成本,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和改進。
